close
陳銘堂竹雕藝術 青椒
竹雕藝術家陳銘堂,以寧靜和「放下身心見乾坤」了然於心的體悟和禪機,藉由竹的「空」,詮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婆娑世界。
宣騰多年的「台灣工藝之家」,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終於在兩年前嚴格篩選二十七位各領域的工藝師,頒贈「台灣工藝之家」資格,讓民眾在欣賞工藝之美的同時,也能和藝術家做最直接的參觀交流,這批選自全台各地的工藝師當中,台中市僅有一位入選,也是所有入選者中唯一的「竹雕」藝術家陳銘堂,近三十年來,他以無比堅毅的耐心與毅力,在竹雕藝術天地裡默默耕耘,並藉由竹的「空」,詮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婆娑世界。
摸索 構圖創稿
台灣出產各式品種的竹子,其中最好的竹材,是盛產於台中、南投等地的孟宗竹,加上台中盆地自古以來,就具傳統木雕事業基礎,資源豐富的竹材,造就台中及南投一帶,具備發展地域特色的竹雕藝術條件,而成為台灣「竹雕」重鎮。
竹,讓蘇東坡留下「無竹令人俗」的千古讚歎,其實在先民的生活中,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先民喜在住家附近廣栽竹林,除「種竹」即「種德」(台語音)的諧音精神意義外,竹筍可烹調食用,竹莖可築屋做家具。無論是心靈或實質上的種種滿足,都使得竹和人們有了緊密相連的關係。
陳銘堂,一九五五年生於台中市,因家境的關係,十三歲便開始學雕刻,初始啟蒙於竹雕名師陳正氣,兩年期間以學習處理材料為主,離開後參與三峽祖師廟建廟工作,擔任木雕工作,期間受到李梅樹、蕭海萍等名師指導。
當時的廟宇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准拍照,甚至連現場描繪都不被允許,所有佛像的容貌、座騎、手印、法器,都要牢記在心,由於李梅樹先生教導構圖空間,為了汲取更多實際經驗,陳銘堂經常利用午休時間,扛著竹梯,登高欣賞學習前輩的雕作,然後自己摸索,學習構圖創稿。
竹雕 難度更高
雖沒有正式師承,卻比同輩學徒更用心學習,之後陸續參與台北和花蓮等地建廟雕刻工作,奠定扎實的木雕技巧和美術基礎。一九七九年,婚後回台中定居,並決定從木雕轉入竹雕領域,「當時決定轉入竹雕時,內心相當掙扎,除了需克服創作技巧外,還要承擔家庭經濟壓力。」幸得家人一路支持與鼓勵。
雖同為木質雕刻,但是竹雕所受到的限制比木雕多。竹莖通常是細而長的圓筒狀,構圖時受限於素材既定形狀難以發揮,陳銘堂強調:「在有限的圓弧空間中構圖時,如何安排才能表現較佳的視點,如何在有限的厚度上展現不同的雕刻手法,對雕刻者而言都是嚴苛的考驗。」竹子的質地也比木料堅硬,尤其竹節部分最難雕作,加以竹莖表皮光滑,雕刻者若未能掌控力道,相當容易因滑刀而受傷。
竹子「直」纖維的特性,更是雕刻者最大的挑戰,竹子縱向堅韌,橫向易裂,下刀時要緩慢,力道的拿捏、呼吸的調息尤為重要,且需隨時注意紋理的走向,否則會影響作品的結構力,變得易折而損壞作品的結構。
真實 頻頻獲獎
竹雕所選用的孟宗竹,以竹齡四至五年為佳,超過五年纖維就開始老化,採收季節選在農曆七月到九月,陳銘堂表示,採下來的竹莖,必須經過煮沸、殺青、漂白、防腐、陰乾等專業處理過程。處理完成的竹莖,必須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儲放,他每天都會與竹材對話以培養感情,長年相處累積的心得就是時常搬動未雕刻的竹材,作品才會呈現溫潤琥珀光澤。
陳銘堂的作品風格,初始以細膩寫實的手法表現鄉土風情,藉由作品重溫童年鄉下農村的真實面貌,「鄉土系列」於一九八三年獲第三十八屆全省美展教育廳獎,隔年的「荷花系列」,獲第十一屆台北市美展首獎,一九八六年創作的「瓜藤系列」,一顆顆圓潤豐腴的苦瓜、瓠瓜、地瓜......,洋溢大地泥香的各式蔬果作品,獲得國立故宮博物院青睞,收藏該系列二十三件作品。一九九四年以「荷花屏風」獲第三屆民族工藝獎雕刻類二等獎,兩年後的「頭頭是道」再獲第五屆民族工藝獎雕刻類三等獎。
共鳴 紅塵空靈
除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外,年少時即參與建廟工程,開始接觸佛教,心境也隨著年歲增長漸趨寧靜。這樣的寧靜心境化為作品時,那種了然於心的體悟,讓人頗有「放下身心見乾坤」的禪機,但這樣的生命歷程與體悟,無法言傳,只能靠體驗與智慧去思辯。
從藝術精神層面而言,陳銘堂的竹雕作品,既有儒家的現世深情,又有道家認真自然的嚮往,更有著佛家的空靈妙意,深蘊創作者「淡泊自如,何處非淨土」的生命領悟。
近年來,他更將作品線條簡化,以有限的材質延伸無限想像空間的「新山水系列」,大膽「留白」,並置主題於無拘無束的大自然中,採取大動作劈開所謂的「透雕」,堂皇進入了空靈無拘的「空雕」境界,不僅拉近作品與觀者間的距離,同時產生近乎面對面的情感對話。
木訥、寡言的陳銘堂,將豐富情感、充滿禪意的修為,透過一雙巧手,轉化成令人充滿喜樂的藝術創作,呈現人和竹的通性;敦厚、包容、樸質本性。
扎根台中,成立「觀竹堂」,長期堅持創作,持續走著薪傳難續的旅程,陳銘堂只希望透過竹雕這門獨特的工藝,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接軌,一鑿一削中,將濁世紅塵的「有」結合佛門禪境的「空」,化成心靈共鳴的藝術創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